一位年轻的系统分析员的历程

准备系统分析员考试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谈,一是如何提高自身水平,二是针对考试的应试策略。这两者是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的。

提高水平

要提高计算机水平,我认为不懈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以及经常地总结三者是分不开的。

1. 不懈地学习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书本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如数据结构、数值分析的基本方法、计算机网络等等,是奠定基础知识的保证,是平时必须积累的。这些知识掌握了,一生都可以受益,而且这种知识不是短期可以积累的。另外,软件工程、软件需求、CMM1文档方面的书籍等,也必须在平时多加阅读。

(2)最新技术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所以,不管是不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热爱计算机技术,就应该关注这些变化,经常看报刊、杂志、利用网络(论坛,技术站点)的便捷来了解最新的技术。当然,有一个前提——要着手于自己的行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自己所处的行业,才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我常去的网站主要是:软件开发杂志( www.sdmagazine.com )。

(1)装机:要学会组装机器和常用软件,懂得如何维修电脑故障。修的电脑多了,渐渐地你会积累起硬件方面的经验。

(2)编程:有机会应多学习常用的编程工具,如VisualBasic、Powerbuilder、Matlab、J2ee、.net等。一开始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来学,注意多去上机实践,并试着开发一些小的计算程序。

(3)做项目:系统分析员考试强调实践经验,很多在校学生为自己没有参与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而苦恼,其实实践的机会是自己可以创造的。我当时所在的学院课题组有相关的项目,需要人手,我就报名参加了。通过做项目,可以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然后进行修正。我参加完学校的项目后,通过计算机协会的活动认识了不少优秀的系统开发人员,大家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后来我们还成立了一个工作室,承担了大量的项目。在考试之前我做过多个相关方面的项目,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3. 经常总结

(1)技术日记:每天做技术日记,这是我从一个游戏开发组中学习的经验。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将每天自己的学习心得、不同开发人员的开发分歧意见都记录下来,能帮助自己思考解决方案。

我有意识的将软件需求、CMM中运用到自己的项目中去,这样就会形成螺旋式的开发和成长过程。在项目过程中,我自己还设计了进度表,对软件的进度进行控制。

(2)项目文档:要经常对自己做过的项目做出总结,包括需求分析报告、开发报告和用户手册。总结性的文章(实际上就是一篇论文)是站在一个更高层次的地方来看以前的开发。当我写总结性文章时,常常深有感悟:以前的开发,其实可以做得更好。

应试策略

系统分析员考试全称是“全国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系统分析员级”。其大纲中称“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系统设计师工作”。其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综合基础知识、系统分析设计、系统分析设计论文。

其中第一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内容以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中的基础知识以及最新技术的相关知识为主。第二部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内容以具体实践中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为主。第三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内容以一篇叙述实践中的系统分析过程的论文为主。

对于这三部分的内容,有不同的准备方法。

1.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综合基础知识

考前一个月进行强化记忆,这部分有很多东西需要识记,数学基础和英语基础则是要平时注意的。

2. 系统分析设计

多看书、看报刊、杂志、网络期刊,必须平时多跟踪新技术,初步了解后,深入掌握自己所需要的技术,如极限编程、UML等。

3. 系统分析设计论文

做的项目需要经常总结,同时参考一下别人的项目经验。

要注意论文的格式:有关日本考题的那几页资料,是相当有用的,它描述了论文的格式,可以采用。也许看上去有点像八股文,但其实是考虑问题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方式。我参照这个文本,修正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且写出了自己开发系统的提纲。

要应对下午的论文,就要迫使自己全面对项目进行反思。这样可以从项目中发掘多方面的素材,如系统分析、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等。

想要顺利通过系统分析员考试,平时的项目积累和知识积累与考前的梳理以及书本知识的强化记忆缺一不可。通过系统分析员考试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去实践。“以考带学”,是我一贯的原则,通过报名参加考试,给自己一定的压力,去将所有学过的知识、做过的项目进行归纳总结,以利于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Published At
Categories with 认证考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