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项科技进展都有随之而生的灾难,似乎已成数字时代的定律。
电子邮件有垃圾邮件、网页有弹出式窗口和间谍软件,甚至新兴的网络电话,都有分析师预言将出现所谓的“垃圾网络电话”(Spam Over Internet Telephony)(或可简称“spit”,“网络口水”)。那么,毫无意外地–有些人或许认为这是因果报应–在线广告商也遭逢为他们特制的灾难:点击欺诈。
行动方式有许多种,但基本的道理是:商家一般根据他们的广告被访客点击的次数,付钱给刊登的网站。在理想的情况下,访客点选广告后,将被带往广告商的网站,慢慢参观、研究商品,最后购买。点击欺诈的造访人次不是来自潜在的客户,而是骗徒、自动点击程序,甚至下流的竞争者。
Alchemist Media总裁Jessie Stricchiola表示,这类针对计次付费广告的点击,没有任何合法的网站浏览或产生交易的可能性。她说:“对受到影响的广告商而言,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该公司协助广告商取回因这类行为所造成的金钱损失。
要确定点击欺诈实际泛滥的程度是不可能的任务。Coremetrics副总John Squire估计,公司客户每年花在点击欺诈的费用将近1,000万美元,那些都是不存在的顾客。该公司为Eddie Bauer、OfficeMax和CompUSA等网络商店提供咨询和分析。其他公司–通常是热烈推销自家解决方案的公司–表示,有高达50%的计次付费广告金额花在点击欺诈。
这种行为已存在多年,但随着在线广告市场持续快速增长,自然引起更大的注意。互联网广告局(Internet Advertising Bureau)与普华会计师事务所(Pricewaterhouse Coopers)9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地区的在线广告营收在过去两年持续增长,目前达到24亿美元。由于Google和雅虎的Overture Service等公司也开始提供所谓的联播计划(affilate program),点击欺诈的机会也进一步扩散。
联播协定允许第三方网站放上大公司向他们推销的内容敏感的广告,当访客点击那些广告,第三方网站可分得部分营收。不久之后,素行不良的联播网站便发现,假造那些广告的点击率,可增加他们的佣金收入。
印度时报去年春天曾报道,新德里有愈来愈多的家庭主妇、大学生和其他急需现金的人,受雇坐在电脑前点击广告。其他地方都有同样的案例。但更寻常的方式是,联播网站私下装设script或自动点击广告的软件,假冒访客赚取大笔的收入。一家位于美国境外的网站,甚至公然向小型网站的站主推销假造点击的软件,号称使用他们的产品,能让广告商对你“刮目相看”。
更惊人的或许是第三种欺诈方式,商家刻意点击竞争者的广告,作为贬低对手的广告效用和耗尽其广告预算的方式。Stricchiola说:“有时候,让竞争者白花钱就能使他们感到快乐。”毕竟,每一次点击都是钱。这正是计次付费模式的一大缺陷,Stricchiola说:“这不该发生,而它存在的事实就是一个错误。”她指出,这类钻法律漏洞、目前又没有明确法条可标准的行为,迟早会在法庭上解决。
几家最大的企业–雅虎的Overture、Google、FindWhat.com–对于点击欺诈的泛滥程度,都抱持可理解的谨慎态度。但他们都有相当高超的手法对抗这类行为,看门狗程序可监视点击,抓出任何异常活动–例如点击量突然暴增,或同一位址重复点击等。每一家公司都有专人负责侦测和根除点击欺诈,保护他们的商业模式。
Google的产品管理经理Salar Kamangar说:“点击欺诈是我们一开始就面临的东西,这是个持续性的问题。”的确,Google认为这个问题严重到足以列入今年提交给美国证管会(SEC)的股票初次公开发行报告中。文件中指出:“我们面临广告点击欺诈的风险,……我们一直定期针对欺诈点击的相关事项提供补偿,预期未来将持续进行。若我们无法停止这类欺诈行动,这些补偿金额可能增加。”
专家表示,在线广告的快速增长不可能被点击欺诈这个单一因素所拖延,但计次付费模式的受害者与骗徒之间的竞赛,几乎注定将不断延续。垃圾邮件、间谍软件的经验,和可能存在的“网络口水”,显示这类骚扰牟利、取巧的手段有快速进化的倾向,需要新的监督技术才能赶上它们。FindWhat.com发言人Karen Yagnesak说:“如同任何电子类的东西,时间一久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来自:Z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