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9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为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达到了4160万台,网民总数达到9400万。与上次调查结果相比,上网用户数和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开始放缓。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经过十年快速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整个社会的运行都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并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互联网已经从单一的行业互联网发展成为深入我国各行各业的社会大众的互联网。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互联网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8.0%,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万台,增长了14.6%;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万和66.9万,分别比半年前增长了5万和4.3万;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总数达到74429M,IPv4地址总数59945728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4.8%和44%。
在网民的特征结构方面,目前我国的网民仍然以男性、未婚者、35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但与前半年相比,女性网民减少1.3个百分点,已婚者网民的比例、网民中35岁以上所占比例都有所上升;受教育程度为本科以下的仍然占据网民的大多数,并且与半年前相比,这一比例略有上升;从网民个人月收入来看,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略有下降。学生仍然比其它职业的人要多,并且在网民总体中所占比例在上升;制造业、教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IT业成为网民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
在网民的上网途径方面,家中仍然是网民上网的主要地点,比例达67.9%;网民的上网设备主要是台式 计算机,比例达95.3%,但同时采用其他上网设备的网民日趋增多;拨号上网是网民上网的主要方式,但专线、宽带等其他上网方式继续得到发展,其中宽带(xDSL、CABLE MODEM等)上网用户数达4280万,上网方式进一步多元化。
在网民的上网行为方面,网民在一天中有三个上网的峰值时间段:第一个峰值时间段为早晨10:00, 网民上网比例为25.5%,第二个峰值时间段为下午14:00、15:00,网民上网比例分别为32.8%、33.0%,晚上的20:00、21:00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网民上网比例分别为51.8%、51.0%,和以往的结果相比,从上午11点以后一直到凌晨2点这段时间上网的网民比例都有所增加;网民每周的上网时间分别为13.2小时和4.1天,每周上网小时数和半年前相比有所增加;绝大部分网民每月实际花费的上网费用在100元以内,比例值达68.4%,该比例和半年前相比有所上升;网民平均拥有的电子邮箱帐号数和以往相比基本未变,电子邮箱总数和免费的邮箱数分别为1.5和1.4;用户每周收发的邮件数分别达到4.4封和3.6封,收到的垃圾邮件数达7.9封;网民上网的最主要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比例分别为39.1%和35.7%,网民的上网目的继续向多样化发展。
从非网民的状况看,其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40.1%,其次是“没有上网设备”,比例为23.1%,再次是“觉得上网没用”,比例为16.1%,第四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上网”,比例为15.9%,这和上次调查结果相比略有差异;在未来是否可能上网的问题上,11.6%的非网民表现了一定的兴趣,表示一年内有可能上网。
发布会上,香港、澳门的互联网统计专家也分别公布了港澳的互联网统计报告。报告显示,香港地区网民数330万,占总人口的51%,家庭上网普及率达到70%,网民平均每周上网5.3天。澳门地区网民20.1万,占总人口的46%,家庭上网普及率达到59%,网民平均每周上网3.8天。这是香港、澳门第一次与内地一起,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核心问卷、统一的时间开展联合调查,这样使得两岸三地的互联网发展状况有了一个可比的统计数据。
来源: 千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