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估计,12月26日当天点击人数将超百万
今年正逢毛泽东诞辰110周年。随着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的临近,各地各种纪念毛泽东的活动也日渐增多。在众多纪念活动当中,最有时代特点的莫过于网上怀念。记者发现,很多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青年人成了怀念毛泽东的主体。
网上献花 缅怀伟人
记者从各大网站获悉,截止到昨天下午,网上用户对毛泽东纪念网页的点击率呈上扬趋势,据TOM网站内容总监董先生介绍,浏览毛泽东人物专集网页的人数日平均20万次。业内权威人士预计,参与纪念活动的所有中文网站在诞辰纪念日当天,浏览与毛泽东有关的各类信息的人数将突破100万大关。
在很多怀念网站上,还准备了各种“鲜花”,只要任选一种,同时写上赠言和捐献人的名字,不用亲自到毛主席纪念堂现场,通过互联网就能够缅怀毛泽东。昨天,一位21岁的热心读者告诉记者,在大学同学们中间正悄悄兴起一项活动,通过登录网站的方式来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不仅如此,记者在浏览了十多个网站后发现,在网上怀念毛泽东的网民有很多,各种论坛人满为患,发言的帖子更是很多,互联网已经成为怀念毛泽东的重要场所。
千龙网总编辑邵平东告诉记者:“从12月5日起,我们开始独家连载1949至1976年的毛泽东的有关内容,以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北京大学一位姓罗的博士参与了网上毛泽东知识竞赛答题,他说:“这么大规模的网站联合行动,有点儿出乎意料,但是却很激动人心。”据介绍,该网站主题系列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26日左右。
网上怀念 青年人占大多数
记者从几个网站网民留言登记的个人资料上看到,二三十岁的人占了参与总人数的八成以上。
对于30岁以上的人来说,对毛泽东可能理解得更多一些,但对于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青年及少年,对于毛泽东的理解恐怕更多的是通过史料,通过上一辈人的口耳相传,互联网的出现恰恰为这一个群体的人了解毛泽东伟大的一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机会。
北京邮电大学的陈丹同学说:“我自己不仅在网上传了帖子,而且还替我父亲发了一份赠言。我打听了一下,几乎每个系都有一多半人在网上献过花,还包括在大学授课的教师在内。”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刘扬同学讲,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在互联网上纪念已故的人比较方便,几分钟就把内容浏览一遍,不仅时髦还节约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说:“很多年轻人参与纪念活动,正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认识现实问题的思辨能力,发思古之悠情的人多是热血青年,在缅怀先辈的同时,也反映出当代青年对社会各层面的思考。另外,中青年普遍关注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思古也是寄希望于国家强大的一种表现。”
网络怀念注重互动交流
一位家在北京、目前正在江西求学的姓李的网友说:“搞网络纪念的最大优势是能互相进行交流,而且还可以和各地的网友分享,让纪念活动成为思想沟通的平台。”
新浪网的一位栏目编辑解释说,网络上所呈现的音容笑貌效果逼真,纪念方法也灵活,献花、留言、参观纪念场所、阅读传记等,不出家门还简单快捷,完全能够实现最大范围的参与交流。TOM网副总裁冯珏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互动性是这次网上纪念的最大特点,可以产生共鸣,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参与,而且很方便。”
一名网民在12月5日的留言中说:“为了纪念毛主席,我们组织了一场演讲。我负责制作课件,引用了网站的资料,制作了有声有色的一份课件。演讲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们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在此我代表全体同学表示深深的感谢。”据该网站不完全统计,为了有机会参与网站举办的纪念活动,留言者中有92%的网民主动留下自己的电子邮箱地址和真实姓名,这些足可见人们对伟人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