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消息,精明的网络用户会以Google网站(http://www.google.com)及其它强力网络搜索工具,找寻失去联系已久的朋友或监视对手。
这种从前需要雇用私家侦探才能进行的搜索工作,随着网上可利用数据的增加,现已日渐成为轻而易举之事。像AltaVista(http://www.altavista.com)这个于1990年代中期创立时即收录有约2,000万个网页可索引的搜索引擎,目前的信息量已达数十亿网页。
Google凭借其强大的相关信息反馈功能,成为许多搜索者用以从容地远距离核查人们过往纪录的首选站点。
华盛顿特区某报纸编辑莉娜表示:「我在纽约工作时曾与之幽会的那个讨厌鬼,结果却是一名偷窥者和怪人。我听一个朋友说他已经离开纽约到其它地方,所以我常常会突发奇想,产生如果他跟踪我会怎么样的想法。」
「出于怀疑,我用Google追踪他。」
莉娜后来发现芝加哥一家报纸曾在一篇文章中援引那名男子的谈话后,因而认定那家伙目前住在该城市。
她说:「他的谈话真好笑,说什么『我不喜欢比我聪明的女人』,所以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何当初我们合不来。」
搜索引擎并非万能
随着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涌入网络,世界上只有名叫张三、李四等普通名字的人才相对不受网络追踪影响。
搜索者在搜索普通人名的信息时通常会以失败告终。如果有人想搜寻名叫John Smith的长久失联朋友,就得从40.2万条Google搜索结果中苦苦寻找。
为便于从中筛选出需要的结果,SearchEngineWatch.com网站的沙利文(Sullivan)建议在搜索某人的信息时,使用包括搜寻对象家乡、或曾任职工作等关键词。
使用恰当的工具也有所助益。除了Google之外,备受欢迎的搜索引擎还包括Teoma(http://www.teoma.com)和WiseNut (http://www.wisenut.com)等。
但如果某人的个人信息从未曾在网站上公布过,则即使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也无能为力。
沙利文表示:「如果你不希望旁人得知你的个人隐私,就千万别将它们以任何方式、形式、格式放上网。人们口中会说不相信他们的个人履历会在网上,但他们确曾将它收录在其个人的主页中。」
建有个人网站的人能够设置警告搜索引擎不得进入的密码;但是并非所有搜索引擎公司都遵循这些标准。
网络用户也可以联系搜索引擎公司,要求其帮助删除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