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识:常用域名记录简介

由 Dragonsoar 在 08-13-2004 16:03 发表:

小常识:常用域名记录简介

找到一篇文章,来和与我一样的新手一起学习。

> quote: > > * * * > >
>
> DNS系列 常用域名记录简介
>
>
>
>
>
> 域名记录简介
>
> 概述
>
> 成功注册了域名之后,域名的日常管理就是对各种域名记录的配置和管理。下面我对常用的三种域名记录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三种域名记录类型分别是A记录(地址记录)、CNAME记录(别名记录)和MX记录(邮件服务器记录)。前面两种主要作用都是将一个域名解释成一个IP地址,用于几乎所有的 TCP/IP通信。后一种是将一个域名解释成一个邮件服务器的域名,只用于SMTP(互联网的邮件系统)通信过程。
>
>
>
> 在开始之前需要简单说明一下DNS系统所作的事情不仅仅是将域名解释成IP地址。DNS实际上作的是名字翻译工作。虽然在TCP/IP环境下最后基本上都会牵扯到IP地址。但是DNS允许通过不同的类型让同一个名称拥有不同的含义。比如同样的oray.net这个名称在Web/FTP通信过程中对应的是一个地址,在 SMTP通信中则变成一个邮件服务器。这样就允许我们将Web和SMTP服务器放在不同的IP地址上。
>
>
>
> DNS服务器进行名字解释的时候依赖的是一个数据文件,每个域名都有一个独立的数据文件,这个文件包括了该域名所有的名称,名称对应的类型和对应的类型数据。DNS规定的名称类型有近20个,不过常用的除了我们下面介绍的三种外,还有就是soa记录和NS记录。
>
>
>
> 记录生存时间
>
> 所有的名字记录都有一个相同的属性就是生存时间(TTL),这个属性用来控制其它DNS服务器在什么时候删除这个记录的解释结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在前面我们讲过为了提高域名解释的速度。一般的DNS服务器都会缓存代理解释的结果。但是如果授权服务器的记录发生改变,曾经代理解释过这个记录的 DNS服务器不会那么快反应这个变化。因为在记录缓存失效之前,这些服务器会使用缓存中的结果回答收到的查询申请。所以缓存虽然提高了查询效率,但是负面的作用就是变化的反应时间延长。技术上叫收敛过程缓慢,一个记录的缓存时间越长,收敛就越慢。在同一个域名下不同的域名记录的缓存时间是可以单独控制的,对于经常需要变化的域名记录我们一般采用较短的缓存时间。
>
>
>
> 为了改善这种慢收敛效应,DNS规定了记录的代理解释的服务器在使用缓存数据回应的时候,包含在回应数据中的缓存时间是原始缓存时间减去已经缓存的时间。例如一个记录在授权服务器上设置的缓存时间是1小时,那么代理解释服务器通过授权服务器得到的结果的原始缓存时间就是1小时,缓存了半小时后,代理解释服务器上再次受到解释请求,这是服务器通过缓存解释域名,不过回应的时候告诉客户这股只剩下半小时的缓存时间。如果客户是另一台代理服务器那么这台服务得到的原始缓存时间就只有半小时了。这样的机制保证了一个记录变化之后最坏情况下被缓存的时间最长就是设定的生存时间。
>
>
>
> A记录(地址记录)
>
> 这种记录是最简单的一种记录类型,其功能就是将域名解释成一个IP地址。配置的时候(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操作界面,不过基本的原理差不多)输入名称和一个IP地址。留意一下生存时间就可以了。
>
>
>
> 一个名字可以对多个IP地址,这样就需要使用多条A记录来实现。在解释的时候DNS服务器基本上都会支持一种"轮换"(Round Robin)机制。如果同一个类型的同一个名字有多条记录,虽然每次查询都斛返回所有的记录内容,不过在返回的过程中数据排列的顺序每次都不相同。由于大部分的客户端只选择第一条记录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负载平衡。
>
>
>
> CNAME(别名记录)
>
> 这种记录的作用是将一个域名解释成另外一个域名,两个域名不一定需要在同一个域下。通常为了方便域名的管理。如果一个IP地址对应着多个域名的话,经常使用若干条CNAME记录和一条A记录来替代多条A记录。这样当IP地址发生变化的时候只需要改变一条A记录就可以了。
>
>
>
> 理论上别名记录本身也可以只想另外一个别名记录,不过一般不这么做。应为最后我们需要的是得到一个地址。多极别名会大大降低域名的查询速度,而且一些服务器不会正常解释这种域名记录。
>
>
>
> MX(邮件服务器记录)
>
> 这种记录用来说明负责接受指定域名的邮件的邮件服务器是哪

Published At
Categories with 服务器类
Tagged with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