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XML结合数据库,给服务器减负

用XML结合数据库,给服务器减负

日期:2002-12-22 16:47:36
出处:-
作者:-
了今天,数据库已经成了网站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
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网站。而ASP加数据库,更成了主流中的主流,网站里的用户登录,
论坛,留言本都成了它们用武之地,从前用51个文件才能做成的事,现在用2个文件就可以
了,但ASP加数据库,却并非完美,尤其是与服务器进行频繁的交互方面。

比如按ASP+数据库的方案,我们完全可以将那位敬业的站长的工作简化为两个文件:一个
数据库文件,记录小说的所有章节;另一个ASP文件,用来读取数据库的内容;当客户端
点击“下一章”的时候便可以浏览下一章内容……的确,这看似很直观方便,但不可乎视
的是,每当我们浏览下一章的时候,我们的浏览器都会自动自觉地去访问一次数据库,因
此,当有访问者耐心地将这本小说读完的时候,我们的数据库已经与它亲密接触了49次了。
那如果同时有N个49次呢?谁还能保证自己的服务器仍然能从容地应付所有请求?特别是一
些提供了搜索数据,将数据分页显示的网站,服务器不堪重负的现象更应该重视,因为查询
结果有N页,就表示访问者遍览所有结果需要连接服务器打N次。

如果现在你说“N次就N次吧,咱无所谓”,那么你应该马上用鼠标点击浏览器的“后退”
因为我下面将谈到一些垃圾内容。当然,如果你也想让你的数据库程序变成“N页记录,
一次交互”的话,欢迎继续看下去,我们将一起探讨XML与数据库的整合运用。

其实XML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样空有名声,而无实际用途。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也这么想,但
在网上很难见到一些真正应用了XML的网站,这是事实。现在,我列出几条独有XML才能实
现的案例,希望能够以此证明XML的实用与强大:

1. 1个XML文件 + 1个普通HTML文件 = 49章小说分章显示
适用于那些不支持ASP的普通主页空间,这种情况下XML完全代替了数据
库,很经典地实现了数据与排版的分离。XML与HTML完全分工。

2. 1个XML文件 + 1到N个ASP文件 = 留言本/论坛
适用于那些禁用了文件组件FileSystemObject与数据库组件的ASP主页空
间,不用文件存取与数据库,用XML照样可以做留言本与论坛,并实现数
据库的所有功能。
(我在本论坛发表的“第三种途径-----基于XML的ASP留言板”中,详细
地阐述了这一技术,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论坛中搜索此文。)

3. 1个数据库 + 1个嵌入了XML的ASP文件 = “N页记录,一次交互”

可以说,这几种技术都体现了XML的精髓。特别是第2种技术,XML充分证明了自身的优势——
既有数据库的强大又具备文本文件的轻巧(一个.mdb文件上百K,而一个.xml文件才几k,而且
数据库文件修改要借助专门软件或相对应的ASP程序,但xml文件,记事本足矣。)更让人兴
奋的是,XML完全可以抛开文件存取组件与数据库组件实现数据的写入读取,甚至新建文件。
而我们将要谈到的“N页记录,一次交互”则更是XML对数据库的全面超越。

先看下面这个XML文件:

<在线播放>
<歌曲>
<歌名>Hello Goodbye

1<url>ftp://61.139.37.148/music/songs01/english/beatles/hellogoodbye.mp3</url>

<演唱者>The Beatles

<歌词>You say yes, I say no

<歌曲>
<歌名>Yesterday

1<url>http://www.mayia.com/beatlescom/beatles/mp3/mp3/yesterday.mp3</url>

<演唱者>The Beatles

<歌词>Yesterday, 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

试试看,用记事本编辑一下这个文件,并保存文件名为songList.xml,然后用IE浏览器打开
这个文件,如果没有语法错误,即可在浏览器中显示XML所独有的树状页面。
点击后面的链接查看效果: XML文件

这就是一个合法的XML文档,而XML文档的规则与格式也非常自由,如果你要创建一个新的XML
文件,只需一字不改地照写第一行“

”,而后面
的标签与标签之间的text就可以很随意,仅仅遵守以下规则即可:

1.首标签与尾标签必须对应,可以重复,但不可以嵌套。
2.标签的命名规则与JAVA/C/C++等程序语言的变量命名规则相似,区分大小写。
3.一个文档只能有一个根元素,如实例中的“<在线播放>”
4.唯一的关键字“XML”,标签不能以这三个字母开头。
5.如果文档与规则有所冲突,将导制XML文档在浏览器中无法正常显示,亦表示非合法的XML
文档。

OK,我们已经知道怎样写一个合法的XML文档了,下一步我们将开始探讨将XML文件嵌入到HTML
文件中,并用VBScript脚本语言操作XML文档中的数据。先看下面这个文件:

 1<html>
 2<head>
 3<title>用XML嵌入HTML</title>
 4</head>
 5<body bgcolor="#000000" text="#FFFFFF">
 6<xml id="xmlFile">   
 7&lt;在线播放&gt;   
 8&lt;歌曲&gt;   
 9&lt;歌名&gt;Hello Goodbye<!--歌名-->
10<url>ftp://61.139.37.148/music/songs01/english/beatles/hellogoodbye.mp3</url>   
11&lt;演唱者&gt;The Beatles<!--演唱者-->   
12&lt;歌词&gt;You say yes, I say no<!--歌词-->
13<!--歌曲-->   
14&lt;歌曲&gt;   
15&lt;歌名&gt;Yesterday<!--歌名-->
16<url>http://www.mayia.com/beatlescom/beatles/mp3/mp3/yesterday.mp3</url>   
17&lt;演唱者&gt;The Beatles<!--演唱者-->   
18&lt;歌词&gt;Yesterday, 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歌词-->
19<!--歌曲-->
20<!--在线播放-->
21</xml>
22<script language="VBScript">   
23set xml=xmlFile.recordset   
24xml.MoveFirst   
25document.write "第一条记录<BR>"   
26document.write xml("歌名")&"<BR>"   
27document.write xml("演唱者")&"<BR>"   
28document.write xml("URL")&"<BR>"   
29document.write xml("歌词")&"<BR><br>"   
30xml.MoveNext   
31document.write "第二条记录<BR>"   
32document.write xml("歌名")&"<BR>"   
33document.write xml("演唱者")&"<BR>"   
34document.write xml("URL")&"<BR>"   
35document.write xml("歌词")&"<BR>"   
36</script>
37</body>
38</html>

点击后面的链接查看实例: 查看
在这个HTML文件中,我们加入了一对

1<xml></xml>

标记,用来嵌入一个内部XML文档。
嵌入在HTML文件中的XML文档一样地遵循与独立的XML文档一样的规则,只是省去了独立
XML文档的声明部分“

”。在

 1<xml>标签中,   
 2我们设置了XML的ID:xmlFile,以便后面的脚本语言访问该XML对象。 
 3
 4“set xml=xmlFile.recordset” 语句创建了一个可以访问XML的游标。这个游标   
 5类似于ASP中的RecordSet对象,所拥有的方法与后者也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如: 
 6
 7当我们用set xml=xmlFile.recordset创建了一个名为xml的数据游标后,我们就可以使   
 8用以下方法与属性: 
 9
10xml.MoveFirst() 移到第一条记录   
11xml.MoveNext() 移到下一条   
12xml.MovePrevious() 移到上一条   
13xml.MoveLast() 移到最后一条 
14
15xml.BOF 表示游标在第一条记录之前   
16xml.EOF 表示游标在最后一条记录之后   
17xml.RecordCount 记录集总数   
18xml.AbsolutePosition 游标当前位置 
19
20xml.AddNew() 添加一条记录   
21xml.Delete() 删除一条记录 
22
23例如:我们要显示某一首歌的歌名,我们只须将游标移到该记录上,再用xml("歌名")   
24便可获取XML文档中&lt;歌名&gt;与<!--歌名-->之间的文本。非常方便。 
25
26好了,在了解以上关于XML的这些内容后,我们完全可以开始我们真正的服务器减负   
27行动了!</xml>
Published At
Categories with Web编程
Tagged with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