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业 ** ** 基于 ** ** PLM ** ** 企业信息化( ** ** e ** ** 化)方案 ** ** **
** 导言 ** ** **
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家们纷纷使出浑身的解术追求产品利润的最大化,最通用的方法,采用信息化方法管理企业,以达到产品周期各个环节最佳合理化。但就目前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成功实施 e 化的企业不到 30% ,这是为什么呢?笔者经过多年的企业 e 化经验得出:
1. e 化应该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开展。
2. 根据产品特性分阶段重点实施。
3. 应该基于长期战略稳步改进,不要脚痛医脚,手痛医手。
** PLM ** ** 是什么 ** ** **
由于 PLM 是一个发展很快、比较新的信息化领域,她不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思想,而且正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一些的咨询公司、厂商彼此之间还有一些不同的见解,因此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对 PLM 的定义。这里我列出我比较喜欢的解释方法 ( 其它的可以从下面的链接进入 ),PLM 是覆盖了从产品诞生到消亡的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开放的、互操作的一整套应用方案。建设这样一个企业信息化环境的关键是,要有一个纪录所有产品信息的、系统化的中心产品数据知识库。这个知识库用来保护数据、实现基于任务的访问(例如:经常使用的三维视算功能)并作为一个协作平台来共享应用、数据,实现贯穿全企业、跨越所有防火墙的数据访问。 PLM 的作用可以覆盖到一个产品从概念设计、制造、使用直到报废的每一个环节。
** 相关 ** ** PLM ** ** 的咨询公司网站 ** ** **
Aberdeen http://www.aberdeen.com
CIMdata http://www.cimdata.com
Collaborative Visions http://www.collaborativevisions.com/
AMR http:// www.amrresearch.com
** 名词解释 ** ** **
PLM: Product Lifecycle http://www.pdmic.com/
PDM: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http://www.pdmic.com/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http://erp.ittoolbox.com/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http://crm.ittoolbox.com/
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http://supplychain.ittoolbox.com/
** 制造业 ** ** PLM ** ** e ** ** 化垂直链 ** ** **
PDM---------->ERP---------->CRM-------->(R)PDM---------->(R)ERP----------->(R)CRM
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也叫持续改进。这是产品必须要经过的最简略的生命周期。现在就系统所对映的产品生命周期进行解释:
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 产品数据管理 ( 这里的 PDM 不是 physical data model) ,重点管理产品相关的属性,管理的是产品的开发阶段各种数据,包括产品的配方、结构、制造说明、产品版本的记录等等。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产品制造资料管理,重点在于管理生产各个环节资料的合理配置。重点在于制造阶段的数据,包括物料用量统计、物料需求采购、生产现场控制、财务管理、出货管理等等 ( 后期的 ERP 系统中引入了 SCM 重点是解决资源的配置 ) 。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户关系管理,重点管理产品出售到市场后,客户对产品的回复、投诉,包括客户对产品满意度管理,产品市场分析等等。
我们这里谈的是 e 化垂直链,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按水平方式再次部署企业 e 化信息系统,如 OA , KM , EKP , EIP 等,水平的信息化系统主要辅助于垂直信息化系统。
** 系统接口 ** ** **
上面我们已谈过了每一系统的目标,接下来我们从技术的角度讨论如何实现系统间的联接,当然不同的厂商开发的软件,接口方式不同。
** 最常见的接口方式有三种 ** ** **
1. 被动式 : 即需要数据的系统需要时到数据提供系统进行读取。
2. 主动式 : 即数据来源系统主动的把数据写入需要读取的系统。
3. 间接式 : 即数据来源系统把数据写成一个中间数据 (XML) , 然后,需求数据系统读取中间数据。
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第一二种方式比较适合自己行开发的系统、但她们都需要相互的写入或读取权限,这对数据库的管理不利,但这两种方式数据的一致性保持得很好。第三种方式,不需要数据库间的读写权限,便于数据库的管理,但数据的一致性往往保持得不好。这里我比较推崇第三种方式。
** 系统分布 ** ** **
PDM 主要分布于工厂内部。
ERP 主要分布于工厂内部。
SCM 分布于所有客户群体中。
** 与行业系统的对接、同步 ** ** **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你现在正在开发的系统需要与旧系统或者其它系统对接时,在数据接口上总是产生分歧。归根求源就在于大家没有采用标准的接口,在设计系统时没有预留接口。那么就我现在谈的基于 PLM 思想解决制造业 e 化系统的接口应该如何处理呢 ?
首先我们这里有二个接口, PDM 到 ERP,ERP 到 CRM ,大多数朋友可能会想到用工单号来对接。 PLM 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完成企业 e 化的搭建,所以我这里讲的是采用产品结构即 BOM 方法对接。这种方法有下面几点好种
1. 直接,产品结构在 PDM 阶段更改,其它阶段不受影响(因为其它阶段是被动)。
2. 产品结构在各个阶段的表达很清楚。
3. 系统更加灵活。
BOM 在各阶段的对映
1. PDM 开发 BOM 到 ERP 的制造 BOM 是单对单。
2. ERP 的制造 BOM 到 CRM 市场 BOM 是单对多。
我们现在就用实际问题讨论产品结构变更时, PLM 系统各阶段的变化。
问题: Nike 有一产品 Nike_S001,ERP 已下达了对 Nike_S001 产品的计划并正进行生产和采购,但 Nike 要变更 Nike_S001 的 BOM 结构,那么我们的 PLM 各阶段的 e 化系统应该如何处理呢 ?
大家有没有分析出来,其实这个种问题可以套用我们先前所说的垂直 e 化链
PDM---------->ERP---------->CRM-------->(R)PDM---------->(R)ERP----------->(R)CRM
** ERP ** ** 的调整 ** ** **
产品 BOM 的变更,其实就是 R-PDM ,即会产生产品的差异 BOM ,你也可以叫它为不同的版本 ( 如果叫不同的版本,就会有更多的麻烦 ) 。 如果套用上面的模式,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设计时 PDM 采用了多次发布,即首先发布主要的采购和制造件,随即 ERP 排产 ( 这里的计划部分我就不讲了 ) ;然后再设计, PDM 再发布 ( 其实也就是结构变更,但我们不这样叫 ) ,随即 ERP 根据 PDM 传递的差异 BOM 接着排产;如此反复,直到完成。这里要说明是
a. 每次发布的也许只是整个产品 BOM 的补充,而不是改错(非常强调这一点)
b. 对于已经排计划或者已经生产的工单,我们采取取消,生产出来构件入库(因为我先前发布的是产品 BOM 的一个构件,而不是整个 BOM ),当然产品变更肯定是某一构件变更,如果产品全部构件变更就不叫产品变更,应该叫产品翻新,所以说构件变更,也就只有一部分构件报废(针对这一产品而言,而不是通常的报废)。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立新工单,生产某一变更的构件 ( 再次说明,不是整个 BOM ,而是 BOM 一部 ) 。
CRM 的调整
接上所说,如果产品变更,不需要产生新的产品编码,那当然,延用旧的编码,如果产生了新的编码,我们只需要原来制造 BOM 产生多一个 CRM 的 BOM 。
我们这里的重点在于,每一次发布的 BOM 只是 BOM 的一个构件,而不是整个 BOM ,所以当产品结构变更,也只是对原有的产品结构进行补充,而不是改错。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文稿有不当之错,请指正,谢谢
Victor
May 17, 2004